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

死的權利

現代人,連死的權利都沒有。

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。有一個公務員,收入豐厚,生活安穩,一直單身,朋友不多。待父母歸天之後,提早退休,環遊世界。回來了,覺得已無遺憾亦無牽掛,決定自殺,把遺產都安排好捐出做慈善。有人聽了覺得的確好像想做的事做過了,想享受的享受過了,亦沒有家人要照顧安撫,也想不出理由叫他不要死。有人聽了滔滔不絕大條道理,也有人開始提意見:他可以去做義工呀、找些興趣去學習鑽研呀、開家小店過日辰呀、甚至娶妻生子做老襯呀--等等,這些都是你想做的,可不是他想做的啊!你要做就自己去做,何苦要逼他做?

寫這篇不是為了駡人啦,只是我也常把自己的想法加諸別人身上,特以此文,提醒自己。

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

奇異果汁

早上如常打果汁。用水沖洗奇異果時,以指甲略抓刮皮上的硬毛,切走頭尾,再切開幾件就直接連皮放入打汁機。打碎後已去掉硬毛的質感,都能輕鬆的喝下去。

未打碎的奇異果皮,對嘴唇舌頭都是難以接受的硬和嚡。打碎了的,變得順口能從容舒服下咽。落到腸道,如果能放大腸道好多倍,硬毛仍然附在奇異果皮的碎片上,已是足夠的堅硬去磨洗附在腸道內壁的殘留廢物。頭兩項是主觀感覺,硬、嚡和順口是從實際比較或與經驗比較而得出,再看後兩項,對喉嚨來說是順口,對腸壁來說毛刷,對境不同是也。

繼續想下去,奇異果那切掉的頭尾,是否那奇異果的一部份?打碎了的果汁又是否那本來的奇異果的一部份?喝掉果汁以後,果汁還是本來的奇異果的一部份嗎?還是已經變成了我的一部份?有沒有可能,奇異果汁同時是我和本來的奇異果的一部份?

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

錯誤感知



你覺得圖中的直線和橫線哪條較長?

昨晚的課上,說到造成錯誤感知的四個原因:進化evolution、環境/文化environment / culture、意願intention和情感affect

進化比較跟因進化程度不同而腦結構和運作有所差別有關,所以對同一事物,現代人跟古代人的感知不一樣,城市人跟與世隔絕的深山叢林部落族民的感知也不一樣。上圖則是錯誤感知源自環境/文化的例子。也許你已經猜到,答案是兩條線一樣長。但撇開對錯,單純憑感覺,哪條線較長?我以為人人都像我一樣覺得直線較長,卻原來這跟文化和周遭環境有關,研究發現,自小便見慣周圍都是高山或高樓的人,會覺得直線較長,所以城市人都會覺得直線較長,但如果經常身處平地,比如沙漠或大平原,則會看到橫線較長。這讓我頗吃驚,因為這樣一來,就不關腦結構和運作,而是心智對習慣事物的喜好了,怪不得要離開comfort zone需要好大的力量。

意願比較易理解,就是人傾向看到想看的,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解讀。有看過那些有不同看法的畫嗎?女人與巫婆有印象嗎?也許你已經看過更多。有趣的是,一旦你知道了另一種看法,就可以隨便轉換去看到女人或巫婆,依意願看出不同的可能性了。至於情感,最簡單的說法是樂觀的人看人看事看物都傾向積極正面,悲觀的人則傾向消極負面。有研究找了一位演員做出恐懼、中性平常和開心三個表情並拍下照片給樂觀和悲觀兩組人看,結果對中性平常那照片,積極組覺得沒甚麼,但消極組則覺得照片中人不友善。延伸下去,也許你也有認識疑心極重,總覺得別人各懷鬼胎笑裡藏刀的人。

說到這裡,進化和環境/文化比較深層,像是在集體無意識裡一樣。就如上圖,即使我知道兩條線一樣長,我還是覺得直線比較長,改變不來。可幸意願和情感則比較像在個人潛意識層面,就如知道畫的不同看法,即能自由轉換。透過覺知,把藏身在潛意識的錯誤感知帶到意識層面,就可以選擇,而非被錯誤感知控制了。

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

都不是真的

畏高,扶著圍欄從高處向下看,腦海裡即時出現自己墮下的畫面,害怕得心跳加速,隨即心離一離,腳一軟,手更緊的抓住圍欄重新企穩──明明就沒掉下去。就如剛入睡時明明睡得穩穩的在牀上,還是會腳一抖以為要跌下牀便驚醒。

明明都不是真的,心還是會反應,身體還是會反應。自動想像,除了自己的動作畫面,也可以是與別人的想像對話與互動,或是對自己對人對物對事的想法。

不如玩個遊戲,數數每天自己對自動想像反應了多少遍?